深海教育:论“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未来!

2019-10-25 15:10 来源:深海教育


  随着年初“职教20条”政策的发布,职业教育从长期以来的“层次”教育提升到了与国家层面的普通教育同等地位。职业教育开始承担起解决社会问题,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红利期或许已经到来。深海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教育的需求基础将伴随潮流不断扩大,除了最高层次的劳动力之外,每一个人都将面临就业问题,并需要一次或者多次职业教育来提升自己,现在的职教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
 
  职业的演化趋势
 
  职业的演化是一个受产业和从业人群影响的过程,产业变化催生了新的职业,形成了新的职业习惯,而从业人群的思维和观念的变化,则影响了职业的选择和发展路径。职业教育市场,从培养方向和目标人群上,都很难跳出职业的演化趋势。新的人群正在朝着职业转换更加频繁、职业回归现象更多和多元职业人群更多的趋势发展。从而也催生了职业教育在职业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国内市场上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有足够多的耐心建立起自己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外聘成为最简单易行且高效的方法,这种模式也在不断引发人才跳槽潮。从个体劳动者角度看,就业不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用实践来接近内心追求的过程。职业转换变得更加频繁。
 
  独生子女同时肩负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责任。当面临人生重要选择节点的时候(例如生育、疾病等等),两者往往难以兼顾,职场中断的现象日趋普遍,对女性劳动者的冲击尤为明显。由于劳动者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在中断期内停滞不前,导致其难以达成职场回归的目标,特别是难以达到中断前所处的职场位置。而对于劳动者而言,这种现实与预期的不匹配可能造成经济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劳动者需要职业教育,可以在职场中断期间的不同的场景下学习,让职场中断期不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发展的真空期。
 
  越来越常见的拥有多元职业的斜杠青年,拥有多份需要不同技能的工作。该部分人群的普遍特点是强执行力和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再学习,将爱好转化成可以提供服务的技能;或者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提升最紧缺的技能。职业教育对于这部分人群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政策现状
 
  历来政府都是推动国家职教体系发展的rule maker,因此各个细分赛道的玩家要遵从政府的政策来进行布局。自2012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利用校企合作、互联网+、终身教育等多理念多方式结合的方法,不断探索和推进职教体系的完备,应对国家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新要求,为国家战略落地提供人才支撑。
 
  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培训仍是国内人才培养体系的薄弱期,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对人才需求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低端制造业人口红利的结束,中国人才供给侧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压力和矛盾日益显著,尤其是技能型人才,这个矛盾也正是职业教育地位薄弱延伸至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很明显,职业教育体系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演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力度空前,从政策和经费两个角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推动和刺激。
 
  深海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教育从另一个维度上看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职业教育的大发展离不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2000年后以深海教育、尚德、达内等为代表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教育培训机构。”近些年,职业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进化,以满足新时代人群、新职业群体的需求。从传统的重资产、重运营的线下模式,到轻资产、重运营、线上下结合的双师模式,再到以深海教育为代表的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线上学习平台模式。职业教育不断试探和突破传统教育的边界,努力为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具性价比的学习体验,同祖国城市化的发展相辅相成与时共进。

相关标签